从1984——2019年
国内易学术数发展概况
(文/杨懿人)
古代干支纪年,60年为一轮甲子,1984年正值下元甲子第一年,岁次甲子。是年5月,第一次全国性《周易》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召开。会上,专家学者们就易学、术数、帛易、数字卦等热点进行讨论;同时,发起筹建中国周易研究会,推动周易研究活动。
研讨会由武大哲学系“三驾马车”萧萐父、李德永、唐明邦三位先生创议,武大哲学系、湖北省社科联、湖北省社科院哲学所共同主办,唐明邦先生主持召开,掀起了当代易学术数发展的新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89年,中国周易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济南召开,大会推举唐明邦先生为会长,刘大钧先生为副会长兼秘书长,聘请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先生为顾问,创办《周易研究》期刊。其后,更名为中国周易学会。自此,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从部分高等院校、社科院所再到民间组织、企业机构、社会媒体等,“周易热”逐渐成为了一种特有的社会文化经济现象而存在。
事实上,不少教授当时是明确反对和批评易学术数研究的,甚至视之为“糟粕”等同于“迷信”。这种观念一是源于历史原因“易理”与“象数”学术之争,二是独善其身撇清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三是他们主要以周易哲学思想理论研究为主,对于术数并没有做系统深入的了解和探究故避而不谈。对此,唐明邦先生《20世纪中国易学回眸》可窥一斑。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中华大地万象更新,文化事业百家争鸣。得益于此,易学术数也随即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国内部分省、市级周易研究会陆续成立。其中,较早的有贵州省易经研究会、安阳周易研究会、四川省易学研究会、河北省周易研究会等。可惜时至今日,多数名存实亡或分崩离析了。但在那个年代涌现出的易学术数先行们,值得我们永怀敬意!
2014年初,恩师杨景磐先生首倡集合一批易友,从90年代初开始,对当代易数群书作一评议。无论是大名鼎鼎的专家教授,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作者,均一视同仁,公正地评价其作品的闪光点和学术价值所在。同时,客观反映其美中不足之处甚至错误的地方,对于那些剽窃抄袭欺骗世人的不良现象予以揭露批判,净化学术空气,传授正能量,使后人少走弯路,这岂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当收到恩师上述序言后,内心深受触动,但也感到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而搁置,但恩师弘扬易学术数的严谨学风和德行感召,时刻激励着我的人生从易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故此,觉得有必要对相关大致脉络简作梳厘,以觅读者,这对易数初学爱好者来说应有裨益吧。
回过来看,80年代中后期国内部分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易学哲学研究、易学考古研究、易学中医研究、易学建筑研究、易学天文研究、易学数学研究、易学科技研究、易学地震研究、易学气候研究等,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代民间易学术数活动的开展。特别是在以武大唐明邦教授、山大刘大钧教授、西北大费秉勋教授、河北张志春先生等为表率的力挺下,也正是从1990年开始,易学术数研究热情空前高涨,各地周易大会接踵而至,紧接着蓝允恭《太极思维与预测》、洪丕谟《中国古代算命术》、邵伟华《周易与预测学》《四柱预测学》、费秉勋《奇门遁甲新述》《中国神秘文化》、廖墨香《周易预测学指南》、杨景磐《太乙通解》《实用六壬预测学》、刘广斌《奇门预测》、刘大钧《纳甲筮法》、张志春《神奇之门》《开悟之门》、霍斐然《斐然数术集》等一系列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易数著作相继出版,开启了易数学习研究的新局面。此后近20年间,各种易数作品大量面世走向了我们的书架和精神世界。
随着易学术数研究的深入,从最初流传的四柱八字、梅花易数、纳甲六爻等基础易数逐渐向奇门遁甲、大六壬、太乙神数、大衍筮法、皇极经世等高层次易学术数阶段发展。与此同时,姓名学、风水学等实用易学术数日益受到民众的关注和重视,社会相关服务行业兴起。随之,各个易数领域、学科流派、优势特色、代表性人物等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其中,三式及姓名学盛行于京津冀地区,命理及风水学在深圳广东沿海地区颇受欢迎。另外,重庆、银川、上海等地的易数氛围也是日渐更浓。
欣慰之余,也对当下易学术数发展所面临窘境和突出乱象而忧心不已,各种行业负面新闻不绝于耳,个别组织内耗严重,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整体学术水平不高,功利浮躁情绪滋生,缺乏政治职业素养,文史通识基础薄弱,这些都直接制约着民间易学术数研究进展,所以尽管现在“大师”头衔满天飞,但凡真才实学德行兼备者自不为虚名所累。近些年来,民间易学术数爱好者从业者文化、学历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在易学术数行业出现了不少青年身影,他们充满激情和理想,有志于易学术数事业,个别在学术和实战上不断精进,个别在业务和市场上风生水起,我们期待更多优秀的人才加入到易学术数学习研究应用服务的行列中来,实现易学术数新的价值和突破。
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易学术数研究在近20年的时间里,逐步兴盛起来,除了原先的各级周易研究会和少数知名老师个企以外,在港注册的国际易经科学研究院、中国易经协会、中国周易发展研究院和国内召开的中华易学大会、易界明人科学解易大会、传统文化与生态文明国际研讨会、长三角易学高峰论坛等组织和平台在团结和推动国内民间易学术数活动方面也是起到和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2003国际易学联合会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该会由民政部注册、社科院主管,北大朱伯崑教授为第一届会长,中科院董光璧研究员为第二届会长,社科院孙晶研究员为第三届会长。国际易联自2011年开始逐步吸纳民间易学术数研究专家学者入会,特别是近些年来,国家明令出台离岸社团管理法规,国际易联陆续整合建立了多个下属二级分会或委员会,为民间易学术数规范化发展提供了通道和可行,也打破了长期以来所谓“学院派”和“江湖派”老死不相往来的坚冰,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所以,我们这些年看到不少教授、研究员开始大胆从事易数古籍出版、易数学术研讨、易数应用研究工作,像人大、北师大、中央民大等相继成立了自己的易学研究院或术数研究中心,其中,由北师大张涛教授领衔的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更是旗帜鲜明“理”、“术”兼综,响誉易界及学术界。
本文时有断续,本意是继往开来,纪念近些年逐渐离我们而去的那些易学术数界的前辈先行同道友人和相识,他们是张志春先生、吉祥老师、霍斐然先生、唐明邦先生、曾仕强先生、邵伟华老师、张行贵老师、秦诗伦老师、余敦康先生、谢永健老师、李学勤先生、曹正权老师、林圣鸿老师等…他们中,既有易界名宿,又有易学活动家、实践者,还有易学草根。当然,这仅是我所认识的,还有很多从易、从术、从学者,我们一并满怀敬意。人的一生难免充满争议,不管是使命还是境遇,不管是地位还是财富,终究会走完我们这一生平凡的生命,但是以易结缘,神交圣贤,追慕古人,启思后学,呜呼哀哉!
作者杨懿人,北京三式乾坤信息技术研究院秘书长、中国易学网创始人,传统易学术数研究服务从业者,尤喜周易大衍、太乙命法、姓名学及风水文化。